8月29日晚,中集集团正式宣布2023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中集上半年营业收入达605.74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净利润9.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约9.77亿元。
1-6月,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通货膨胀连续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在国家“双循环”新生长花样下,中集集团依托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和多维度的工业集群全球营运平台,聚焦可连续有质增长,精准施策、敬畏市场、逆势而上,用实际行动向股东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展现出较强的企业韧性和战略定力。
坚持以装备制造业为焦点 物流新老赛道齐头并进
中集集团是物流及能源行业设备及解决计划供应商,工业集群主要涵盖物流领域及能源行业领域。上半年,在物流领域,中集以集装箱、门路运输车辆、空港与物流装备业务为制造主业,兼以物流效劳业务及循环载具业务,提供物流专业领域的产品及效劳。
中集集装箱业务自1996年起产销量直线上升,产品广泛北美、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的物流系统。受全球商品贸易增速放缓、集运市场需求疲软、新箱需求低迷影响,上半年,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同比泛起明显回落。不过,得益于较好的本钱治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仍维持稳定的盈利水平。报告显示,1-6月,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6.68亿元,净利润7.68亿元。
在门路运输车辆业务领域,中集车辆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新生长阶段,业绩体现势如破竹、再攀岑岭,净利润创同期历史之最,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报告显示,1-6月,中集车辆实现营收134.7亿元,同比上升20.31%;实现净利润18.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0.91%。
在空港与物流装备、消防与救援设备业务领域,由于空港装备订单较集中在下半年交付,该业务1-6月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跌。目前,中集天达的各部业务平稳生长,下半年将投入更多资源研发技术,力争开发更多的产品,配合优良的效劳团队,坚持行业职位,并开拓更辽阔的市场空间。
在物流效劳业务领域,中集世联达依托全球化网络结构,打造“江、海、陆、铁、空”一体化多式联运产品矩阵,连续探索为客户提供高效、低碳、可视化的物流效劳。中集世联达于2023年8月再度荣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的“2023中国物流企业50强”。报告显示,1-6月,中集集团物流效劳业务实现营收91.32亿元,集运及铁路货运量实现增长,但同期海运及空运市场运价低位运行等因素使得业绩下滑。
在循环载具业务领域,1-6月,循环载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在新行业拓展方面,循环包装研发制造业务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增长良好,并连续中标快递企业载具制造以及新能源头部企业动力电池循环包装业务,将于下半年交付制品。
抢抓“风口”结构谋篇 海洋、陆地能源孵化新机缘
上半年,在能源领域,中集集团既专注于能源装备、化工装备、液态食品装备、海工等主要赛道,同时也连续加大关于新能源的投入,对氢能、海上光伏、海上风电及储能等要害装备进行了全方位结构。
海洋能源方面,上半年,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场情况连续向好:船舶订单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船厂面临产能限制,干坞资源泛起了瓶颈;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水平,对油气生产平台仍保存增进作用,连续增长的海洋作业运动推动海工装备利用率和租金连续走高,海工装备市场继续恢复向好。
报告显示,随着海工新接订单陆续进入建造期,1-6月,中集集团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60.41%。
海工项目建造及交付方面,1月,PCTC系列汽车运输船第三艘在龙口中集来福士正式开工;2月,为新加坡吉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80项目总包商)建造的P80 FPSO主船体项目开工;3月,经海承建的005号网箱顺利完成交付,目前累计8座深海网箱投入使用;4月,我国第二座海上移动式自装置井口平台在南海顺利完成站桩交付;5月,PCTC系列汽车运输船首条系统调试正式开始;6月,中国铁建自升式风电装置平台及中原金租15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装置平台在海阳基地举行铺龙骨仪式。
陆地能源方面,1-6月,中集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3.88亿元,同比上升18.69%;净利润4.35亿元,同比下降7.02%。其中,主要经营企业中集安瑞科实现营业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20.2%。分项来看,其清洁能源业务收入恢复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4%。
上半年,中集安瑞科进一步增强氢能业务“制储运加用”全工业链结构和一体化效劳能力,乐成下线1200Nm?/h碱性电解槽、40英尺液氢罐箱、390升Ⅲ型车载储氢瓶、45MPa隔膜压缩机等焦点装备,涤讪了其在海内氢能领域的职位。
受益于绿氢项目加速落地发动储氢球罐、管制车等储运装备的需求,以及终端应用领域Ⅲ型车载储氢瓶及供氢系统的销售向好,1-6月,安瑞科氢能相关业务录得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59.1%。
冷链装备、储能科技齐聚力 跨界立异开辟新蓝海
上半年,在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中集集团以“开拓立异”为焦点价值观,坚持科技生产力,以冷链装备、储能科技、?榛ㄖ等立异业务作为集团高质量生长新动能。
冷链业务方面,1-6月,中集集团冷链业务在继续牢固冷链装备制造领域的焦点优势外,进一步增强在医药冷链、生鲜供应链等方面的战略结构。冷藏箱方面,加大种植箱、航空箱及其他设备集成类特种冷箱的行业结构。医药冷链方面,中集冷云依托业内独吞的“产+研+运”结构化优势,以专业的冷链运输效劳和行业影响力荣登“2023年度中国医疗器械冷链运输十家重点企业”排行榜位置。生鲜供应链方面,中集冷链和广西供销合资建立的广西供销中集冷链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冷链”和“乡村振兴”开展战略与业务相助,打造高铁式冷链主干网。
储能科技业务方面,1-6月,随着全球储能行业终端需求爆发,受益于海内配储政策的大力帮助,中集集团储能业务规模继续坚持稳步增长,目前在手订单规模达十多亿元。在储能装备集成效劳方面,中集集团一如既往集中种种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与海内外行业巨头的全面相助,以中集特有的规;ひ底氨干芰Α⒁ψ氨缸远⑷躺こ芎目刂铺逑怠⑸妨饕惶寤苹饶芰ξ,从箱体研发设计、集成产线投入、质量体系转变、全流程效劳等多方面为行业客户提供装备制造解决计划。
?榛ㄖ业务方面,中集建科以客户为中心、以立异为驱动,为客户提供“咨询、设计、制造、建造和交付”一站式、多样化的工业化制品建筑综合解决计划。报告显示,1-6月,中集?榛ㄖ业务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64%,新签约订单约4.7亿,其中,香港市场新签约超2亿元,香港立法会综合大楼、宝邑路过渡房和启德沐安街过渡房等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香港市场获得进一步牢固,产品技术和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AGV停车业务方面,1-6月,中集集团AGV停车业务重点推进双层AGV停车产品研发升级,通过产品立异及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中集物联的双层AGV停车机械人即将大宗应用在机场、口岸、医院、工业园区等领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停车智能化、车辆治理可视化和运营高效化。福田下沙智慧公交车库已于今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是深圳首批新能源公交车立体停车场示范项目,这也是海内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公交车智能立体车库。
外洋业务拓展效果全球化营运优势凸显
报告显示,1-6月,中集集团海内营业收入占比约 51.61%,外洋营业收入占比约 48.39%,与去年同期相比,比例基本持平,维持较好的市场结构。
“全球营运,地方智慧”。上半年,中集集团以提升竞争优势为目的,全球整合资源,实现了市场和生产、研发的全球化结构;同时,灵活运用外地化市场战略,尽可能聘用外地化治理团队,全方位执行全球化战略。
目前,中集集团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漫衍在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外洋实体企业凌驾30家,在德、美、英、澳等兴旺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企业和生产基地。
从最初将产品销往全球,中集集团逐步建立起以中国优势为依托的颇具规模的全球化营运体系,整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生长的样板。作为一家拥有全球性经营能力的大型跨国集团,中集将继续领导“中国制造”穿越区域禀赋和要素本钱的变换,抵御未知危害,守住中国经济面向全球的竞争力。
倾力构建抗周期业务组合 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从陆地到海洋,从物流装备到能源装备,从制造到效劳,中集集团始终致力于提升世界物流及能源的运行效率,积极厘革与自主立异,以产品赢得市场尊重,让中国制造赢得世界尊重。
凭据行业权威剖析机构德路里(Drewry)宣布的《2023/24年集装箱设备普查与租赁市场年报》报告,中集集团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箱、特种集装箱产量均坚持前列;凭据国际罐式集装箱协会《2023年全球罐式集装箱市场规模视察》,中集集团的罐式集装箱的产量坚持前列;凭据Global Trailer杂志宣布的《2022年全球OEM排名榜单》,中集集团子公司中集车辆是排名前列半挂车生产制造商;中集集团子公司中集天达是全球登机桥主要供货商之一;同时,中集集团也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
围绕国家战略,结合行业生长趋势及集团生长实际,中集集团未来的生长愿景为:“把中集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旗下物流及能源装备工业,在市场有需要、行业有短板、中集有能力的领域拓展战略新兴业务,构建抗周期、提升盈利能力的业务组合,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中集集团将继续深化融合“物流、能源装备制造+效劳”的优势,聚焦于牢固行业领导者职位,推动集团未来整体业绩的夯实与提升。一方面,中集将继续夯实装备制造主业,整合上下游工业链资源,提供更多综合一体化效劳,并加速推进产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科技立异打造产品领导力;另一方面,中集将坚持以国家生长战略为导向,抢抓“智慧物流”、“清洁能源”历史性机缘窗口,拓宽现有优势主业内涵领域,围绕“冷链”、“清洁能源”、“绿水青山”、“乡村振兴”四大战略主题,构建新兴业务焦点竞争力。